聚焦动人瞬间 讲好政法故事 ——以《信阳日报
2020/08/09如何让先进典型“立起来”“活起来”?河南《信阳日报·法制周刊》通过创新典型宣传理念、聚焦动人瞬间、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技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指示。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2018年1月,《法制周刊》对信阳特大雪灾的系列报道,引起中央及省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同年6月1日至9月7日,又以“警徽闪耀大别山——我的所我的家”为题,对8个县公安局的先进事迹跟踪采访报道,共刊发稿件96篇(幅)。受到广大基层公安干警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
感人至深赢点赞
真情来自现场鲜活动人的瞬间,好新闻源自记者用心对感人瞬间的记录和深化。
2018年1月3日至4日,一场打破信阳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暴雪席卷豫南大地,道路结冰,交通中断,出行受阻。在这场特大雪灾面前,信阳公安交警众志成城,把雪场当战场,把群众当亲人,昼夜奋战一线,人均每天工作20小时,及时救助老弱病幼100余人次,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雨雪冰冻中,他们奋力前行——基层党员干群抗击冰雪灾害纪实》一文中,详细地讲述了“趴地哥”曹兴磊的故事。
1月23日在大广高速新县段,一小车因防滑链脱落无法前行,巡逻至此的信阳高速交警六大队民警曹兴磊等立即下车救援,趴在冰冷的雪地里,用手一点一点解开防滑链。防滑链重新装好,他们的手却已无法伸直,被微信朋友圈赞许地称为“趴地哥”。
2月1日,《人民日报》一条题为《2018年中国人最该记住的10个镜头,刷爆朋友圈》的微信瞬间“点燃”了信阳人的朋友圈。信阳人自豪地发现,在这10个抗击冰雪的暖心镜头里,信阳就有两个。一个是护送发烧孩子的“信阳最帅交警”潘晓君,另一个是开着铲车护送摔伤老人的罗山县公安局青山派出所民警邹扬和两名辅警。
这些细节的刻画,不但没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反而让先进典型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可信,从细微处树立了普通民警的高大形象。
2018年1月信阳遭遇特大雪灾,周刊的记者在-10℃的风雪中,连续5天,辗转在国道、省道、高速上采访抗击冰雪的一线交警。一路走,一路实时上传报晓风客户端发布最新路况,引起众多网友关注,一路也收获满满的感动。
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1月4日,高速一大队的民警曹兴磊和辅警曾庆勇、杨耀旭,一夜没休息,人工撒盐50余袋,帮助40余台车安全上坡。
1月5日14时许,高速五大队辅警李述涛在坚守一线10多个小时后,来到息县服务区准备吃饭。刚步入服务区餐厅,突然倒在地上,意识全无。经过紧急抢救,李述涛才慢慢恢复了意识。经医生诊断,李述涛由于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加上长时间未进食导致低血糖伴冠脉综合征急性发作。
周刊记者先后写下了《雪场当战场 决胜保畅通》《我市交警雪中执勤保平安》《决战五天六夜》《暴风雪中的120》等10多篇报道,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了在信阳史无前例的雪灾面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也对信阳特大雪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进行第一时间报道转载。
脚沾泥土访基层
记者要不停步,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要到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在路上才能有底气,到基层才能找到好课堂,在现场才能查实情、动真情。
2018年《信阳日报·法制周刊》推出的《“警徽闪耀大别山”——我的所我的家》主题报道,第一站是淮滨公安局。
往事历历在目,采访该局北城派出所刚好是5月29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夜晚9点40分,记者跟随北城派出所所长何涛处理一起酒后打架事件,因为双方当事人都醉意朦胧,调解非常困难,最后叫来双方家人,年轻的何所长耐心地给他们讲明利害关系,融情于理法,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回派出所的路上,夜已深沉,颇有些凉意,昏黄的路灯,滴着水的警帽,雨水湿透的警服定格为永恒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最热的八月到新县最偏远的卡房乡派出所采访。
卡房乡位于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新县西南端,西与湖北省大悟县接壤,南与湖北省红安县毗邻,号称新县“小西藏”。8月28日,卡房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胡湾村村民的报警电话,要求处理一起邻里纠纷。警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两个小时,一直到车无法通行,大家一起汗流浃背地爬山路40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因为宅基地纠纷,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弥漫,来不及休息,民警立即和当事双方分析矛盾,理清得失,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上一篇:足球比赛阵型打法制定原则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