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问题初探
2020/08/261 社会评价方法
1.1 常见方法
其一,有无对比法。对项目竣工后所在地区的社会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推测,经过有无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其二,逻辑框架法。该对关联的一系列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并对动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其三,利益群体分析法。要对项目中的人口数量进行分类和评估,从而全面了解各群体对于项目建设的意见,并就项目中的群体对项目关系、影响进行核查,并就项目和所在区域的适应性和潜在的社会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其四,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转化为可反馈项目综合情况的指标进行标价。该项评价方法又囊括了多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项目规范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矩阵分析法。这里对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重点论述,分析过程如下:
A:确定评价因素集U
不同建设项目,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评价因素集需进行相应的调整。
B:确定评语因素集V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总体评价等级。
C:建立评价对象与评语集之间的模糊关系
评价因素Ui对评语集Vj的隶属度为rij。
D:确定权重集
表示各影响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E:模糊综合评价
F:评价指标的处理
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方法,以bj为权重,对评语集各评价要素Vj进行加权平均。
1.2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体系构建
社会评价体系框架的重点就是评价流程的确立和实施,评价流程总结为四个步骤,即:(1)识别项目可能存在和引发的社会风险要素;(2)对要素发生的可行性及对项目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3)综合区域中不同群体的利益不同,对区域技术、文化的相关状况开展互适性分析;(4)对于影响范围较大或者是可能改变项目预期目标的要素编制防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体系构建
2 实例分析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问题
某公路工程是地区省高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一条连接线,路线是南北向布设,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要点如下:
2.1 社会资料调查
项目组编制了调查问卷,将项目沿线受直接影响的居民住户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如下:家庭状况,公路修建对家庭的具体影响,调查群众对公路建设是否有意见。群体访谈调查表针对乡、镇、村政府一级,调查内容详细包括:(1)公路修建对于当地及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2)公路修建会引发生态环境等不利影响,需要予以处理;(3)其他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2.2 社会因素识别
经过前期的信息采集和调查得到影响该项目的主要社会因素集,主要为: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安置补偿方式、噪音粉尘等环境影响。
2.3 社会评价
首先,社会影响分析。本次调查中共有96.2%群众表示赞同该项目建设,有3.8%表示对项目建设无意见,接受访谈的人群中没有人表示不赞同。据统计结果可知,认为对家庭经济收入、生计无影响有59.8%,认为项目建设对家庭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为27.0%,有3.2%的人群认为项目建设“很不利不可接受”,希望道路建设可以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有10.0%认为项目建设对家庭生计和发展存在不利影响,但是可以接受。其次,互适性分析。(1)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态度,通过县级、乡镇、村级政府开展的座谈等,地方政府希望可以尽快开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服务;(2)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项目建设涉及的不同利益群体主要有工矿企业部门、行政事业部门、劳动人民群体,经过调查可知,沿线不同利益群体也望能够尽快开工,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完善;(3)各部门或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对沿线水利、城建等部门的调查,各部门可以为该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相关资料,便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之后,社会风险分析,经过该项目沿线政府和群众的访谈,及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可知,项目对于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小,地区社会条件对于该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较高,从社会角度来说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较高,存在的社会风险较低。
上一篇:IPv6让停车定位更精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