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评论:绿色通道要有“暖色调”
2021/02/18□ 马树娟
近日,两则“绿色通道”有关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一则是一司机运17吨苹果因随车装有40斤篷布,被广州大厂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收取了3570元通行费;另一则是一司机运输一车猕猴桃到吉林长春,被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将货车篷布刺开进行检查,导致20余个猕猴桃被刺坏,篷布破损,这种查验方式引起司机质疑。
“绿色通道”是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印发的有关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的政策。依据政策规定,运输鲜活农产品含新鲜蔬菜、水果等的车辆,免收通行费。此举旨在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效率,减少拥堵,便利群众,无疑是一项惠民暖心的好政策。为避免惠民政策被钻空子,政策要求免费通过的车辆不得有混装行为,在车辆驶出高速公路出口收费站后,要在指定位置申请查验,这也是必要之举。但在实践中,如何执行好这些政策,也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办事水平。
就第一起事件而言,随车装载的篷布是否属于“混装货物”?一般而言,在运输鲜活农产品途中,出于给农产品遮风避雨保暖等考量,司机都会随车装载篷布、棉被等材料,这都是常规且必要的做法。仅因一卷篷布就对整车苹果收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于情不合、于理有亏,不甚符合政策初衷。这种片面强调“混装”而忽视合理性的做法,不仅是对政策的机械理解和执行,甚至有故意找茬、借机收费之嫌。
目前,在形成舆情后,大广高速回应称此次事件系现场工作人员对“绿色通道”政策的具体内容把控不够恰当,对实施细节把握不够准确,目前已全额退款给货车司机。至此这起事件似乎得到妥善解决,但此前该收费站是否对其他装载有篷布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也按“混装”定性收取了通行费,还需要进行全面调查。
就第二起事件来说,当地高速对货物进行查验,这是其应当履行的职责,司机理应负有配合的义务。但在东北刺骨的寒风里,打开包装一一查验,不仅耽搁时间,而且容易导致水果冻伤,造成更大的损失。但直接进行捅刺是否就合理,也是要打问号的。科技发展到今天,还依靠如此传统的人工查验方式,不仅耗时耗力,影响通行效率,也容易造成所运农产品损坏。为此,也要通过科技手段的加持,逐步建立以自动检测为主、人工查验为辅的检测体系,来尽可能缩短车辆的查验时间,提高合法车辆的通行效率,也藉此减少双方的争执纠纷。
“绿色通道”要有暖色调,不能让基层的曲意理解、机械执行,寒了老百姓的心;也不能因查验手段落后、技术手段运用不足,消解了政策的诚意。当前,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多地倡导“就地过年”,这更需要充足的物资保障安定民心。各地要以这两起事件为戒,积极作为,避免把暖心的惠民政策堵在“最后一公里”上。
来源:法治日报
来源:法制日报
上一篇:湖北一网红吊桥侧翻多人掉落茶园 乡政府:无人 下一篇:没有了